当前位置:首页 > 口腔治疗 > 正文

艾灸治疗口腔溃疡

简述信息一览:

大敦穴、太冲穴、行间穴,人体三大养肝穴位!

1、太冲穴:位置:位于足背侧,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功效:作为肝经的原穴,***太冲穴能调动肝经的元气,促进肝脏功能正常化。其他养肝穴位:行间穴:位于足背侧,当第二趾间,趾蹼缘的后方赤白肉际处。***此穴有助于疏肝理气。

2、大敦穴:位置:位于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功效:***大敦穴可达到清肝明目之功效,有助于头脑清晰,神清气爽。太冲穴:位置:位于足背侧,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凹陷处。功效:******太冲穴能调动肝经的元气,使肝脏功能正常,是养肝的重要穴位。

艾灸治疗口腔溃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3、穴位:大敦穴,太冲穴,行间穴,足三里,三阴交;青色食物、蜂蜜水等;方法/步骤***身体五大穴位护肝脏 ***大敦穴,可清肝明目、神清气爽 大敦穴位于大脚趾内侧的趾甲缝旁边,当属肝经的第一个穴位。

4、艾灸行间穴、太冲穴、大敦穴、上口穴和期门穴可以泻肝火。行间穴:位于第二脚趾端缝处,此穴属火,是肝经的子穴,对于头面之火有很好的效果,如目赤肿痛、面热鼻血等症状,艾灸此穴可以泻火清热。

5、行间穴 行间穴位于脚掌的大脚趾和二脚趾中间位置,也就是脚趾缝处。这个穴位在五行中属火,因此具有泄肝火、疏肝气、排肝毒的功效。对于肝火旺的人来说,经常***行间穴可以显著改善症状。***时,可以用拇指或食指指腹按压该穴位,每次按压持续数秒,然后松开,反复进行多次。

艾灸治疗口腔溃疡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6、大敦穴:此穴也是治疗肝火旺的重要穴位之一,具***置需参照专业针灸图谱确定。艾灸大敦穴有助于泻肝火,平衡人体阴阳。太冲穴:位于脚背第第二跖骨结合部之前的凹陷处。艾灸太冲穴能疏肝理气,对于肝火旺引起的头痛、眩晕、耳鸣等症状有良好疗效。

口腔溃疡不一定是阳证

1、反复性口腔溃疡目前原因不是很明确,不一定不是阴虚就是阳虚的问题。一般与你的心态(情绪)、饮食、劳累程度或环境有关,需要做相应调整。用玉屏风散7-15天,可以达到预防和治疗的目的。

2、脾胃积热 口腔溃疡伴有口臭、口干、大便秘结等症状,属于脾胃积热型。治疗时可以***用清胃散,以清热泻火,调理脾胃。 心火上炎 口腔溃疡伴有心烦、失眠、舌尖红等症状,属于心火上炎型。治疗时可应用导赤散或泻心汤,以清心泻火。

3、 脾肾阳虚 而脾肾阳虚则属于虚寒症,患者素体脾阳虚弱,加之其它损伤元气的因素导致寒火上乘。前二者多发于年轻人而后者以中老年居多。中医根据辨证多***用 清热 泻火, 滋阴 清火和健脾温中等方式治疗。效果较慢,远达不到患者的预期。

4、阴虚火旺型 症状:反复发作的口腔溃疡,轻度灼痛,伴有口燥咽干、口渴不欲饮、头晕耳鸣、心悸健忘、失眠多梦、手足心热、腰膝酸软等。 治法:滋阴降火。根据患者体质,如体质较差、卫阳不固,可***用四君子汤随症加减;阴虚症状明显者,可***用甘露饮随症加减。

人体藏有“五火”,艾灸三穴,所有火气通通赶走~~

清肝胆热穴:阳陵泉(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行间穴(第二脚趾缝纹端)。清三焦热穴:外关(腕背侧远端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间隙中点)、支沟(位于前臂背侧,当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

清肺热穴 尺泽: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微屈肘取穴。鱼际:在手拇指本节(第1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1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清肠胃热穴 曲池:人体曲池穴位于肘横纹外侧端,屈肘,当尺泽穴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

注意:行间穴到太冲穴这个区域,刮痧2~3分钟,然后再艾灸效果更佳。针对肾虚的穴位揉按 对于肾虚导致的耳鸣等问题,除了揉按耳前三穴外,还可以搭配揉按太溪穴。太溪穴:位置: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的凹陷处。释义:此穴为肾经原穴,肾为先天之本,五行属水。

关于艾灸治疗口腔溃疡,以及艾灸治疗口腔溃疡的方法的相关信息分享结束,感谢你的耐心阅读,希望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