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131治疗之后味觉失灵是由于碘131对口腔和消化道的影响所致,这是正常现象,且通常为一过性,会持续一周左右。以下是具体原因及应对措施:原因: 放射性物质影响:碘131作为一种放射性的物质,在治疗甲亢的过程中,会对口腔和消化道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导致味觉失灵。
在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腺体组织会吸收碘131,导致腺体细胞受到破坏。这种破坏可能导致患者出现味觉异常的情况。以上副作用均为甲状腺癌碘131治疗时可能出现的反应,但并非每位患者都会经历所有副作用,且症状的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
心理方面的改变:如无聊感、焦虑、失眠、恐惧等。这些并非碘131的直接损伤,而是源于治疗实施过程的一些因素,如辐射防护隔离、甲减逐渐加重等。需要注意的是,碘131治疗总体上很安全,一般不会引起呕吐、脱发、骨髓和性腺抑制等严重的毒副反应,也不会引起不孕或增加其他肿瘤的发生几率。
碘-131治疗甲亢通常是没有不良反应的,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精神萎靡、脱发、腹泻、乏力、味觉改变、颈部肿胀、头晕、呕吐等副作用。
在服用碘131后的115天内,患者可能会出现乏力、颈部肿胀、咽部不适、口干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唾腺肿痛、味觉改变、上腹部不适、恶心等反应。这些短期不良反应通常可以自行缓解,或者在经过对症治疗后逐渐缓解。对唾液腺的损伤:碘131治疗可能导致唾液腺受损,表现为口干和唾液腺肿胀。
眼干、流泪、口干:极少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这些症状。味觉异常或腮腺肿胀:这些症状通常发生于碘131治疗后几小时至几个月之内。血液系统影响:白细胞、血小板下降:少数患者可能在12个月内出现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等一过性改变,但通常不需要过于担心。
碘伏通常有两种浓度,临床所使用的医用碘伏浓度通常为1%和0.5%两种。1%的碘伏通常是用于对完整皮肤的消毒,0.5%的碘伏则主要用于外科手术中和其他部位的消毒,例如伤口或者皮肤黏膜的消毒,也可以用于对***冲洗和对口腔黏膜的消毒。
其主要成分是络合碘,浓度通常在0.5%-1%之间,适用于伤口表面、伤口内部、口腔黏膜及会阴等敏感部位。在手术前,碘伏常被用于皮肤消毒,只需在皮肤表面进行两遍消毒,且消毒范围需超出切口边缘至少15厘米。手术后,碘伏同样被用于伤口表面的换药处理,同样涂抹两遍,消毒范围约为3-5厘米。
【答案】:E 防治口腔感染,0.02%过氧乙酸溶液,含漱2分钟,每天用药3~4次。2%戊二醛常用于浸泡消毒不耐高温的金属器械、医学仪器、内镜等。0.1%氯胺常用于伤口与溃疡面冲洗消毒。70%乙醇主要用于皮肤消毒,不适宜黏膜消毒。0.5%碘伏常用于黏膜及创面消毒。E正确。
可以的。黏膜,是指人体消化道(口腔、胃、肠等)、呼吸道、尿道等器官里面的一层薄膜,因此,“黏膜”就包含了“口腔黏膜”,0.5%左右的低浓度碘伏可用于人体各部位黏膜的消毒。
1、手足麻木和刺痛感,以及下肢沉重无力:也是长期使用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之一。罕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动脉周围炎和类白血病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这些情况的发生更为罕见,但仍需警惕。注意事项: 对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对碘化物过敏的人群,应严格避免使用复方碘口服溶液,以免引发严重并发症。
2、消化道方面的反应,如腹泻、恶心、呕吐和胃痛,在使用过程中也并不常见。然而,动脉周围炎和类白血病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更为罕见的情况也可能发生。值得注意的是,对于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和对碘化物过敏的人群,应严格避免使用复方碘口服溶液,以免引发严重并发症。在使用前务必咨询医生并遵照医嘱。
3、对于有口腔疾患者,应特别注意,因为复方碘口服溶液中的浓碘液可能会引起唾液腺肿胀、触痛,甚至引发口腔和咽喉部的灼烧感、金属味,牙齿和齿龈也可能感到疼痛,唾液分泌量会增加。为减轻不适,建议将溶液涂抹在淀粉类食物上服用。
4、复方水杨酸樟碘溶液使用注意事项如下:不得用于皮肤破溃处,以免加重伤口或引发感染。避免接触眼睛和其他黏膜,以防产生***或损伤。用药部位如有烧灼感、红肿等情况应停药,并将局部药物洗净,必要时向医师咨询,以确定是否继续用药或***取其他治疗措施。
5、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等合用可致高血钾。不可常规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其久用有脱逸现象。对于地方性甲状腺肿者用量过大过久时,可致甲状腺功能亢进。对碘过敏患者及浸润者肺结核患者忌用。
6、剂量:通常根据当地缺碘情况而定,一般推荐每日摄入100微克的碘。注意: 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急性加重情况下,需要使用复方碘溶液的注射剂进行治疗,具体剂量和用法应遵循医生指示。 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对碘化物过敏者应禁用复方碘口服溶液。 如摄取过量,可大量饮水和增加食盐摄入,均能加速碘的排泄。
当伤口使用碘酒后感到痒时,可能是局部皮肤对碘产生了过敏反应。过敏反应通常会伴随着皮肤发红或出现皮疹。此外,如果伤口已经持续了较长时间,大约10天左右,伤口在愈合过程中软组织肿胀逐渐消退,也会出现痒的情况。具体来说,在伤口愈合的初期阶段,组织会经历炎症反应,这可能会引起瘙痒感。
立即停止使用碘伏消毒液:如果发现伤口使用碘伏消毒液后出现红肿、瘙痒、疼痛等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彻底清除伤口上的碘伏消毒液,避免症状进一步加重。局部处理:清除碘伏后,使用温和的生理盐水对伤口进行清洁处理,以减少***。保持伤口干燥、清洁,避免摩擦或搔抓,通常轻微过敏症状能逐渐缓解。
过敏反应:少部分人可能对碘伏过敏,出现涂抹部位红肿、皮疹及瘙痒等症状,此时应立即停止使用碘伏,并用生理盐水擦洗或前往医院就诊。避免入眼:碘伏不能入眼,进行面部消毒时应保护双眼,若不慎入眼,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前往医院就诊。
甚至脱皮。皮肤过敏:涂抹碘酒后,周围皮肤可能出现红肿、瘙痒等过敏症状。伤口感染:如果伤口的化学烧伤没有得到及时处理,可能会导致细菌感染,引起伤口发炎。发炎的伤口可能出现炎性分泌物,甚至流脓。因此,在使用碘酒对伤口进行消毒后,应立即用酒精进行脱碘处理,以避免上述不良后果的发生。
如果过敏症状较严重,出现明显的红肿、瘙痒、水泡等,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抗过敏治疗。可以局部涂抹抗过敏药膏,如氢化可的松软膏等,以缓解症状。必要时,还需口服抗过敏药物。 更换其他消毒剂 对碘伏消毒液过敏的情况下,可以更换其他类型的消毒剂对伤口进行消毒。
碘中毒:如果每日碘盐用量超过正常量的10倍,并持续数星期,可能会出现碘中毒情况。碘中毒的临床表现包括体重减轻和肌肉无力等症状。甲状腺肿大:过量食用碘盐同样会导致甲状腺肿大,尽管其症状相较于缺碘引起的甲状腺肿大稍轻。相对于成人,儿童更容易因碘过量而导致甲状腺肿大。
口服碘后即感口、咽、食管灼痛,口渴。口内有金属味,口腔粘膜呈棕色,上腹痛、恶心、呕吐,胃肠内有淀粉类食物时呕吐物呈蓝色,腹泻、大便带血。重者面色苍白、惊厥乃至昏迷、休克。泌尿系统表现为少尿、血尿、蛋白尿,最后发展为急性肾功衰竭。碘化钠、碘化钾注射有时可引起过敏甚至休克。
如果每日用量超过正常量的10倍,连续数星期之后会出现碘中毒情况,临床表现为体重减轻、肌肉无力等症状。过量食用碘同样会发生甲状腺肿大,也就是俗称的“大脖子病”,只是症状会较缺碘导致的结果稍轻。
碘摄入过量临床表现如食欲亢进、体重减轻、肌无力、畏热等均较轻微,突眼也不明显。但如果患者原有器质性心脏病,就有一定的危险性。由于甲状腺对碘有特殊亲和力,最易受损的器官为甲状腺,产生的后果为甲状腺炎,甲状腺肿大,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亢进,过敏和敏锐性反应。
碘伏的作用主要包括杀菌消毒,其禁忌主要为禁止与红药水同用以及碘过敏者禁用。作用: 杀菌消毒:碘伏对多数细菌及霉菌都有杀灭作用,常用于皮肤、黏膜的消毒,如挫伤、刀伤、冻伤、烧伤、烫伤等伤口的消毒处理。同时,它也被用于治疗部分炎症,如***炎、皮肤霉菌感染、口腔炎等。
作用: 杀菌消毒:碘伏具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属于低毒类消毒剂。它既可以用于一般创口的消毒杀菌,也可以用于洗涤消毒。 广泛适用性:碘伏不仅适用于家用物品、儿童玩具的消毒,还可以用于新鲜瓜果、蔬菜的消毒保鲜,使用便捷且不会留下难以清洗的着色。
碘伏的作用: 杀菌消毒:碘伏能杀灭病菌、霉菌、病毒,广泛用于皮肤、粘膜及医疗器械的消毒。 外伤处理:是外伤消毒杀菌的常用药物,可用于***前皮肤消毒。 多场景应用:稀释后的碘伏还可用于蔬菜、餐具、水果的消毒。
真菌等来达到抑制细菌,控制炎症的作用。使用碘伏溶液消毒局部皮肤并保持干燥后,可以做到***、包皮周围皮肤的干净,避免细菌或者微生物残留而引起感染。使用碘伏溶液擦洗***,其不像酒精,没有局部***性,可以用于包皮、***、外***等部位的消毒,但禁忌使用含有酒精成分的各种洗剂来擦洗***。
碘伏的作用: 外伤消毒杀菌:碘伏可用于皮肤、粘膜等部位的消毒,有效杀灭细菌,防止感染。 医疗器械消毒:稀释后的碘伏可用于蔬菜、餐具、水果、医疗器械等的消毒。 ***前消毒:在注射或***血前,用碘伏涂抹皮肤部位进行消毒。
碘伏的作用:消毒杀菌、洗涤消毒。碘伏的禁忌:碘伏有很强的杀菌作用,属于低毒类消毒剂,既没有使用紫药水和碘酒着色后的难以清洗,也没有使用碘酒消毒对伤口的刺痛;既可以用于一般创口的消毒杀菌、洗涤消毒,也可以用于家用物品、儿童玩具的消毒,还有新鲜瓜果、蔬菜的消毒保鲜。
关于口腔碘外用过敏怎么治疗和碘伏 口腔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碘伏 口腔、口腔碘外用过敏怎么治疗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搜索。